对未来高考方案的展望(高考已过,展望未来)
一、广东物理类本科率比历史类本科率高20.4%
根据2022年夏季广东高考数据统计,物理类考生一共有399216人,本科共录取约19.8万人,本科率约为49.7%;历史类考生272196人,共录取约7.9万人,本科率约为29.3%。物理类本科率比历史类本科率高20.4%。

从数据来看,2022年广东夏季高考实际参加考试总人数671412人,选考物理的占59.46%,选考历史的占40.54%,即选考比例约为6:4;本科录取总人数27.7万,选考物理的占71.48%,选考历史的占28.52%,招生比例约为7:3。
实行3+1+2方案的23省市自治区的选考情况以及物理类和历史类招生比例都和广东类似。
二、实行3+1+2方案的省市选考数据比较合理
1、根据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21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6.84万人,其中物理科目占比51.32%,高于历史48.68%。选考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生物位居第一。
2、根据相关数据得知,河北新高考人数为62.48万人。河北省2021级单科选考人数排名如下:
物理:占比57.71%
生物:占比55.11%
政治:占比49.18%
地理:占比48.74%
化学:占比46.57%
历史:占比42.29%
从这份选考排名可以看出,排在第一的是物理学科,也就是说选科物理的人数是最多的;同时各科所占比例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没有出现严重偏科的现象。
我们再来看看河北的选科组合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
物理科目组合人数排名:
物理+化学+生物:占比19.62%
物理+生物+地理:占比10.79%
物理+化学+地理:占比8.80%
物理+化学+政治:占比8.12%
物理+生物+政治:占比6.13%
物理+政治+地理:占比4.25%
历史科目组合人数排名:
历史+政治+地理:占比18.85%
历史+生物+政治:占比9.12%
历史+化学+生物:占比5.16%
历史+生物+地理:占比4.29%
历史+化学+政治:占比3.11%
历史+化学+地理:占比1.76%
实践证明3+1+2方案叠加教育部发布的第三版选科指引,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加入本轮高考改革的23省市基本没有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江苏由于受08方案的影响,新高考第一届出现了严重的弃考化学现象。
三、浙江高考方案已做了两次大的调整
1、上海高考选科人数汇总

由上面数据可得2017年物理选考占43.67%,2018年物理选考占34.17%,2019年物理选考占27.54%,2020年物理选考占29.64%。
2020年上海选考物理累计人数为13614,考生总数44940人,物理选考占30.29%;2021年选考物理累计人数为14731,考生总数44086人,物理选考占33.41%。没有查到2022年的选考数据。
2、浙江历年选考数据汇总

2023年浙江1月选考各科人数:地理19.44万人,政治15.82万人,历史15.2万人,技术11.96万人,生物10.05万人,物理8.78万人,化学6.20万人(赋分基数6.5万人)。选考史地政共50.46万人次,选考理化生共25.03万次。
浙江弃考物理最严重是新高考的第3届,之后制定了赋分基数(6.5万人)政策,选考物理的人数有所增加。2021年7月27日教育部发布的第三版选科指引,选考物理人数逐渐增加了,但选考化学的人数减少了,因为第三版选科指引从2021年新入学的高一开始执行。可见浙江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依然很严重,并且每年选考波动较大。
预计2024年全国各地选考物理、选考化学的人数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的比例会由约55:45逐渐过渡到65:35附近。3+1+2方案叠加第三版选科指引将使高考改革顺利推进。
3、上海的赋分制应尽快做出调整
2014年浙江、上海率先开始高考改革,由于本轮改革是一次系统性的改革,由于最初方案过于理想化,改革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浙江高考方案已经做了两次大的调整,主要是把两考成绩两年有效调整成了当年有效;把3分1挡共21挡的赋分制,调整成了1分1挡共61挡的赋分制。浙江方案的亮点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是选考学科。
上海赋分最低40分,最高70分,有效分数为30分,选考3科共90分,外语1科150分;上海赋分3分1挡共11挡,区分度很差,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全国没有一个省市学上海的赋分制,上海的赋分制应该尽快做出调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高中教育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以来上海高中理化生远远落后于所有省市自治区,这是因为上海的赋分制选考学科有效分数只有30分,导致选考学科课时大幅度减少,上海的理化生考题比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的考题都简单。
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xxx说“我们的理科课程落后世界70年”,这是对新中国教育成就的抹杀,是不值一驳的无稽之谈。但这些官员制定的赋分制是上海理化生落后于全国的根源,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向其它省市学习调整赋分制。
4、两考与减负矛盾应该取消
外语和等级性考试两考,再加上高考,考生高三一年不断冲刺,身心俱疲。学生经过多次模拟考试成绩已经趋于稳定。两考就要加快教学进度,就容易把教学内容做成“夹生饭”。两考目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可是现在大学不包分配,大学毕业还可以考研,因此现在基本不存在一考定终身。全国加入高考改革的29省市自治区只有浙江等级性考试两考,两考与减负矛盾,两考弊大于利,应该取消两考。
四、第三版选考科目指引将使本轮高考改革顺利推进
实行“3+3”模式的6省市,由于第一版选科指引在全部92个专业类别中只有19个专业对物理提出选考要求,由于在选考的6科(浙江7科)中高中物理学习难度最大,出于避难就易的普遍心理,再加上赋分制,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弃考物理现象。
“3+1+2”模式将物理和历史列为首选科目,同时在第二版选科指引中有40多个专业要求必选物理,解决了弃考物理的问题,但只有5个专业类别要求必选化学,又导致了严重的弃考化学现象。
在第三版选考指引中,有12个学科门类(不含军事学)92个专业门类。
其中,65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70.65% ;
56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0.87%!
55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占比59.78% 。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共有61个学科专业类,其中55个专业类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占比达90.16%。
文学类所有专业的首选科目不限(物理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也不限制,任选两科即可。
历史学类,首选科目不限,但是其中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要求选考化学!
法学大类中的公安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专业类,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均可,但是再选科目要求必选政治。
按首选科目要求,在92个专业门类中,必须选考历史的只有民族学一个专业门类,物理和历史均可以选考的有26个专业门类,必须考物理的共有65个专业门类,其中有55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
第三版选考指引从2021级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并且适用于“3+3”模式的六省市、“3+1+2”模式的八省市以及后续推进新高考改革的其他省份!
有了第三版选考科目指引,无论3+3方案、还是3+1+2方案都基本变成了3+2+1方案。为方便高校制定招生计划、方便录取和统一管理,3+3方案可能会调整为3+1+2方案。第三版选考科目指引避免了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第三版选考科目指引将使本轮高考改革顺利推进,预计2024届选考物理、选考化学的比例会大幅度上升。
弃考是由于最初的方案过于理想化,是由于高校间的博弈、学生间的博弈。根本原因在于过多地强调高校选科的自主权、学生选科的自主权,忽视了国家对理工科人才的需要、忽视了学生成才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
五、新高考如何融汇中西
浙江、上海2014年率先开始本轮高考改革,两地都做了艰辛的探索,为后续省市加入本轮高考改革探了路。为了解决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美国教育方案,即搞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模块式教材和选科走班。经过多年实践现在学科间综合、模块式教材、学科内选学选考正在逐渐退出。有了第三版选科指引选科也和最初的意义不同了,大多数的学校实行的是固定班级制,走班的学校也是少数学科走班。
实际上我国的基础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基础教育中的理科教育独步天下。当然我们的教育也有缺点和不足,比如学生负担过重、动手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多样性,特别是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我们的教育成就是巨大的、是主要的。可是有些人骨子里崇洋媚外,实践证明用美国教育方案不能解决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中美教育各有优缺点,我国教育的优势主要在基础教育,美国教育的优势主要在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是由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就业观念、主流价值观等共同决定的,即教育远比经济复杂。如何减负、如何提高动手能力、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如何使人才具有多样性,还需要智慧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无禁忌,鼓励偏才、怪才,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教育环境,重视音体美,重视实验,加快教育去行政化、去产业化,鼓励教育创新实践。
中西教育各有优缺点,而优缺点就像硬币的两面,如何融汇中西教育的优点、克服缺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相信只要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我们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说不定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我们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现在入园难的问题已经解决,约十五年后我们的大学也将进入宽进严出的时代。
六、对未来高考方案的展望
1、大学将逐步进入宽进严出时代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来许多大学会招生困难。
2016年1月1日放开二胎,出生人口1883万;
2017年出生人口1764.8万;
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
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
2020年出生人口1202万;
2021年6月1日开始放开三胎,出生人口1062万;
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
可以预期因为疫情今年出生人口会进一步减少。
随着经济复苏,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青年人转变生育观念,可能止住出生人口减少的趋势,但出生人口大幅增加是不可能的。
2021年全国高考人数为1078万,录取人数为1001.32万;
2022年全国高考人数为1193万,高校录取人数在1100万左右。
按照目前的高校招生数量,2022年出生的孩子956万一个都不少读完高中(普高与中职),18年后的高中毕业生数也少于大学招生数,此时人人都可以上大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00%,大学将进入宽进严出的时代,届时会有部分高等院校因生源危机而面临倒闭,这必然会促使高等教育、初等教育改革。
2、任何高考改革都不可以打破公平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用高中毕业考试成绩申请大学,考试科目分必考学科和选考学科,考试大多是等级性考试,一年考多次,成绩多年有效,大学基本是采用综评录取。
保送、自主招生、大类招生、综评招生本身没有问题,可是我们的许多大学却让这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所以不敢给大学招生自主权,根源在哪里呢?是缺乏监督?是缺乏公开透明?还是人性使然?
“强基计划”入围取决于高考成绩和等级性考试成绩,能否被录取关键在于校测成绩。实行“强基计划”许多高校校测环节只有面试、没有笔试,是否会出现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高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高考使全社会文化素质提高,高考选拔了优秀人才,高考给了底层民众希望,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任何高考改革都不可以打破公平。
3、对未来高考方案的展望
北京、天津基本不存在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上海存在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但不严重。浙江、山东、海南虽然有第三版选科指引但还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这是因为第三版选科指引是2021年7月发布的,对今年这届高三影响不大,可以预期2024届高三选考物理、选考化学的比例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为有用的考试,使它能更好地为综评招生服务。高校80%以上的专业提选科要求。为保证教育公平,一本以下的高校没有必要搞综评招生。国家开始AP考试试点,用AP考试成绩取代强基计划、综评招生的笔试,减小面试的权重或取消面试,体检的同时做体测。
方案1: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分6个等级,高二上学期期末选考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4科,高二下学期期末考物理、历史、技术等3科,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数学、外语等3科。
京津沪实行3+3方案,其他省市自治区都实行3+1+2方案;选考与高考同期进行,赋分采用5等8级赋分制或5等级赋分制;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取消外语两考,外语和选考学科都是100分。
根据高考成绩、等级性考试成绩、合格性考试成绩、AP考试成绩、体测成绩综评录取新生。
方案2:实行全国统一的高中毕业考试,高二期末考化学、生物、地理、政治、技术等5科,高三期末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等5科;普通高校按3+3、3+1+2、3+2+1等方案录取新生;名牌大学再加上AP考试成绩实行“6+1”招生方案。
方案3:建议将来把语文、数学确定为高考的必考学科,其它所有学科(包括音体美)都是选考学科;由教育部提出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有的要求选考2科、有的要求选考3科、有的要求选考4科。这样就解决了减负的问题、人才多样性的问题、选考信息技术的问题、选考音体美的问题、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的问题。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